翻译组织 |
![]() |
与翻译专业相关的中央新闻出版机构
发布时间:2011-8-2 13:12:00|| 点击:3999次|| 文章分类:翻译组织|| 发布人:翻译家(Fanyijia.com)
新华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 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在延安改为现名。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50年代中期,新华社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的同时,加大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力度。目前,新华社已跻身于世界大通讯社行列。 75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职能逐步加强和拓展。新时期新华社主要担负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和世界性通讯社的职能。履行上述四项职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报道,即传统形式报道(公开报道、参考报道)、新形式报道(网络、信息、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报道)和社办报刊报道。 新华社现有工作人员13000多人。总社设有11个管理职能部门、10个采编职能部门、18个直属单位。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百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社,并在香港、墨西哥城、内罗毕、开罗和布鲁塞尔设有亚太、拉美、非洲、中东、欧洲5个总分社,在纽约、莫斯科设立行使总分社职能的联合国分社、莫斯科分社。 新闻信息报道是新华社的中心工作。在社党组领导下由总编室全面负责组织、指挥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国内新闻编辑部(含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国际新闻编辑部、对外新闻编辑部(含港澳台新闻编辑部)、新闻摄影编辑部、参考新闻编辑部。体育新闻编辑部、新闻信息中心(经济信息编辑部)、音像新闻编辑部、网络中心(新华网)、解放军分社等10个采编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分工负责组织报道。目前,新华社己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7种文字,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同时还播发日文经济信息。目前,新华社日均播发文字新闻信息稿8000多条、图片1000多张,新闻信息用户总数达数万家。互联网用户可通过新华网,浏览新华社每天播发的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 新华社还编辑出版20多种报刊,主要有:《新华每日电讯》(日报)、《参考消息》(日报)、《经济参考报》(日报)、《中国证券报》(日报)、《上海证券报》(日报)、《现代快报》(日报)、《瞭望》(周刊)、《半月谈》(半月刊)、《中国记者》(月刊)、《中国年鉴》(中、英文版)等。2006年,新华社主要社办报刊发行量全面增长,其中《参考消息》日均发行量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八。 根据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对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业务进行审批和管理。 新华社是许多国际新闻组织的成员,目前已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署了新闻交换、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联络方式: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邮编:100803 电话:01063071114 网址:http://203192652:8080/xhs/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中共中央编译局成立于1953年,是党中央直属的专门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编译和理论研究的机构,肩负着编译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翻译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践,收集和整理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料的任务。 中共中央编译局内设有办公厅、马恩列斯著作编译部、中央文献翻译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马列主义文献信息部和人事部(机关党委)等部门,所属有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共中央编译局主办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外理论动态》和《马恩列斯研究》(内部)、《国外书刊信息》(内部)等刊物,拥有一大批高级翻译、研究和编辑人员,并长年聘有多种语文外国专家。 中共中央编译局成立50多年来,已编译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的绝大部分,目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和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及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辑工作正在进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和中央重要文献也已译成多种外文,介绍给全世界;承担和完成了党中央和国家社科基金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党和国家的对外宣传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络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邮编:100032 电话:01066179726 网址:wwwcctbnet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使用43种语言(英语、日语、朝鲜语、蒙古语、印地语、尼泊尔语、乌尔都语、泰米尔语、僧伽罗语、孟加拉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印尼语、菲律宾语、缅甸语、马来语、泰语、土耳其语、普什图语、阿拉伯语、波斯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俄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匈牙利语、波兰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世界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汉语普通话及广州话、客家话、闽南话和潮州话4种方言)向全世界广播。截至2006年底,每天累计播出节目1100多个小时。2006年共收到来自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电子邮件等240多万件,遍布世界各地的听众组织已达3600多个。就使用语种、播出时数和听众来信数量而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截至2006年底,国际台在海外共有3个境外调频台,并通过境外合作伙伴和145家合作电台、4个网络电台和 70多家有线广播合作台,使用中波、调频、网络广播、卫星直播和有线电视入户等多种平台以及数字广播、手机广播和MP3下载等新技术,每天累计落地播出节目总时数达431小时,落地语言为35种(包括30种外语、汉语普通话和4种汉语方言),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电台—肯尼亚内罗毕调频台(CRI919FM)开播,开创了中国对外广播在境外整频率落地的先河。2006年1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设的老挝万象调频台(FM93)开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共同出席了开播仪式并启动调频台的开播。胡锦涛主席发表致辞,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万象调频台的开播,将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网站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由43种文字、48种语言音频节目组成的中国语种最多的网站。国际在线的访问者来自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上节目时长达到每天2215小时,日均收听人次60万。此外,通过开展对外合作,转载国际在线稿件的境外网站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链接国际在线各语种网站首页的网站数量已经达到近15000个。 为拓展国际在线新媒体业务,国际在线于2005年7月13日正式开播了多语种网络电台 Inet Radio(wwwinetradiocn),目前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德语和日语四种语言播出。节目内容由资讯、谈话、音乐和外语教学四大类节目组成。每天更新节目115小时。 2006年7月13日,国际在线网络电台推出了自主开发的为英语、日语、韩语和汉语受众服务的多语种播客平台(http://podcricn)。这是我国首家由专业广播电台提供的多语种播客平台。 2007年3月16日,国际在线推出网络电视平台(http://vcricn)。结合国际台节目制作与技术的优势,实现了24小时滚动直播。同时,根据节目属性将网络电视内容分为新闻资讯、娱乐时尚。音乐流行、文化体育、生活艺术、电影、电视剧、科学教育等频道。 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外宣格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了5套对国内广播的外宣节目,分别是“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轻松调频EASY FM)、“国际流行音乐广播”(劲曲调频HIT FM)、外语教学广播,以及2006年新推出的由9种语言构成的“奥运广播”(CRI OLYMPIC RADIO)。每天制作节目 120小时,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拉萨、石家庄、厦门、大连、烟台等国内大中城市播出,为听众提供最及时的时事新闻、国际资讯、最流行的音乐以及最详实的奥运知识,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1999年10月开始制作并通过亚洲二号卫星向全国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的电视节目已达5个多小时,用户遍及全国300多个频道、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数字付费频道《环球奇观》于2006年5月8日正式开播。2006年12月22日加入有线数字付费电视频道联合体,与国内数家数字付费电视运营机构共同探讨行业特点和市场运营规律,共同推动有线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国际台数字付费频道《环球奇观》,以其独特的视角受24小时滚动播出各类国际资讯。扫描全球奇人奇事。 2007年4月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联手推出的CRI手机广播电视。该项业务集成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多语种信息资源优势,通过中国联通CDMA1X无线数据网络,采用流媒体技术,为手机用户提供丰富的音视频节目的直播、点播和下载服务。目前,CRI手机广播电视业务提供了“世界T0P10”、“News 茶座”、“原创自拍大起底”、“ 100TV短剧场”、“CRI快讯”、“沸点现场”等不同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和内容的手机音视频节目。 2007年6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移动梦网无线数据网络上推出CRI手机电视业务。该项业务将新闻资讯内容作为主打产品,专为移动梦网用户创建手机新闻频道,24小时滚动即时更新新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世界新闻报》,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内容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社会等方面,面向全国发行,发行量稳步上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办有《国际广播影视》杂志以及英文《信使报》、德文《信息与回声》、西班牙文《友谊花坛》、乌尔都文《友谊之声》等39个文种的报刊,读者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办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拥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包含了从第一媒体到第五媒体的全部形态。一个结构齐全、配备合理、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多媒体发展架构初具雏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根据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和资源开发的需求,通过独资或合资等多种形式,组建了广播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制作、报刊经营、手机电视运营、网络运营、广告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媒体投资咨询管理等新媒体运营业务的10多家实体公司,挖掘和利用媒体资源,使其实现产业化经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建有30个驻外记者站(驻美国站、驻墨西哥站、驻联合国站、驻阿根廷站、驻法国站、驻英国站、驻意大利站、驻以色列站、驻巴基斯坦站、驻俄罗斯站、驻埃及站、驻尼日利亚站、驻韩国站、驻津巴布韦站、驻肯尼亚站、驻新加坡站、驻巴西站、驻泰国站、驻瑞士站、驻澳大利亚站。驻卡塔尔站、驻日本站、驻土耳其站、驻塞尔维亚站、驻印度站、驻德国站、驻比利时站、驻波兰站、驻伊朗站和驻哈萨克斯坦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拥有庞大的信息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共有38种外语干部近1000人,编辑、记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近600人,外籍工作人员100余人。 联络方式: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编:100040 电话:01068891001(办公室)01068891123 (总编室) 网址:wwwchinabroadcastcnwwwcricn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即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原中央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局)成立于1978年11月9日,是在北京设立的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机构,其主要职能和任务是: 1.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七种少数民族文字翻译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国家法律法规和配套的法律释义;全国党代会、全国人代会、全国政协会等重大会议的文件和同声传译。 2.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统一和规范少数民族新词术语、人名、地名及法律专用词汇的翻译。 3.作为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充分发挥协调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少数民族语文翻译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优秀翻译论文评选、翻译业务培训、全国少数民族资深翻译家表彰活动,加强与国际国内翻译界同仁的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和交流,编辑出版民族语文翻译学术刊物《民族译坛》杂志。 4.对全国的少数民族语文翻译进行资格认证,组织开展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人员的业务培训。 5.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研究,推动全国民族语文翻译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用七种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系统从事激光照排等。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设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七个语文翻译室和一个民族翻译研究所,一个信息化研究所以及9个职能处室,拥有160多名高中级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力雄厚的翻译队伍,成为中国民族语文翻译界的“国家队”。 联络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倒座庙1号1号楼 邮编:100080 电话: 01062555131(总机)01082871038(局办公室) 传真:01062520821 中国日报社 《中国日报》创刊于1981年6月1日,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英文日报。 《中国日报》报系拥有《中国日报》、《中国日报香港版》、《中国商业周刊》、《中国日报电子版》、《上海英文星报》、《中国专稿》、《北京周末》和面向国民教育领域发行逾百万份的《21世纪报》、《21世纪高中生报》、《21世纪初中生报》《21世纪小学生报》及《21世纪英语教学周刊》。 《中国日报》坚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办报宗旨,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英文媒体之一和对外传播的主要力量。报纸在国内外政界、商界和高知阶层拥有众多的忠实读者,是外国人全面、深入认识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读者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 《中国日报》采用国际流行版式,于2007年1月进行大幅度改扩版;每日两叠24版;突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读者针对性,重视深度报道和新闻特写,力求提供见解独到的新闻分析;每日针对热点问题,发表社论时评,反映和代表中国的权威声音。 《中国日报》是中国目前唯一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和被国外媒体转载最多的报纸。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共被海外媒体转引1万余篇次。2007年5月,报社将自己创办、并随《华盛顿邮报全国周报》在美国发行达10年之久的《中国专稿》进行改扩版,将它打造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专刊;新版《中国专稿》随每月第三个星期五的《华盛顿邮报》大报一同发行,发行量从原来的2万份/期增至72万份/期。 《中国日报》全世界发行,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纽约设有印点,目前正在筹备恢复欧洲印点。报纸日均发行量20万份。由报社编辑出版的我国唯一的一份英文财经周刊,《中国商业周刊》 (China Business Weekly)随泰国《国家报》(The Nation)和马来西亚《星报》(The Star)发行,发行量分别为 7万和 30万份。另外,“中国日报网站”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日均访问量900余万人次,三分之二来自海外。 《中国日报》目前已经同北京奥组委达成一致并受其委托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英文日报和《奥运村报》的出版工作。为了更好的报道奥运会,报社于2007年1月初创办了《奥运周刊》,采用全彩铜版纸印刷,每周五出版,每期八个版,随中国日报一起全球发行。随着奥运工作的推进,《奥运周刊》也将不断扩版,计划在2007年内达到十六个版,奥运会期间,将演变成每天至少四十八个版的奥运日报。 《中国日报》是唯一代表中国加入由亚洲14家主要报纸组成的“亚洲新闻联盟”的成员,并通过该组织的传播途径将中国的声音覆盖亚洲2000万读者。 《中国日报》运用其影响力积极构建多种形式的中外交流平台,迄今已经成功地在北京、上海、香港和宁波等地举办了29届世界级企业参加的“中国日报总裁圆桌论坛”,超过千名的跨国公司和中国大中型企业的总裁和高级管理人员先后出席。 《中国日报》总社在北京,并在国内主要城市设有记者站,上海设有华东新闻中心。报系拥有国内人数最多和最具专业水准的英文新闻采编团队;常年雇有30多位来自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外籍编辑,以确保《中国日报》报系地道纯正的英语和国际化专业化新闻职业水准。 联络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918366 64995075 传真:01064918377 电子信箱:cdeditor@chinadailycomon 网址: wwwchinadailycomcn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又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对外出版发行机构。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每年以中文和英、法、德、日等近20种文字出版和发布近3000余种图书、20余种纸质和电子杂志以及互联网信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每年在海外组织多次大型书展和其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向海内外广泛传播中国的悠久文明和当代发展。 目前,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拥有近3000名员工,其中包括近百名外籍专业人员。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出版发行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拥有20余个分支机构,在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埃及、墨西哥、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11个海外分支机构,形成涵盖翻译、出版、印刷、发行、互联网业务、理论研究等领域的完善的事业格局。 主要分支机构包括: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http://wwwchinaorgcn)以10个语种、11个文版对外报道中国。承办中国发展门户网http://wwwchinagatewaycomcn和明镜网http://wwwmingjingorgcn。 ——北京周报社(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社,以英文出版《北京周报》印刷版,中、英、法、德、日文出版《北京周报》网络版。用中、法两种文字出版《中国与非洲》半月刊。 ——今日中国杂志社( http://wwwchinatodaycomcn)以中、英、法、西、阿拉伯文出版《今日中国》印刷版,以中、英、法、西、德、阿拉伯文出版《今日中国》网络版。 ——人民画报社(http://wwwrmhbcomcn)主办大型综合性画报《人民画报》。现出版中、英、韩、俄文印刷版和中、英、俄、日、德、法、西、意、阿拉伯文网络版。 ——人民中国杂志社(http://wwwpeoplechinacomcn)主办中国唯一的综合性日文月刊《人民中国》。 ——中国报道社(http://wwwesperocomcn)分别以中文和世界语出版《中国报道》印刷版和网络版。设有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出版会刊《世界》月刊。 ——外文出版社(http://wwwflpcomcn)中国出版外文图书规模最大、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http://wwwnwpcn)人文社科类出版社。 ——华语教学出版社(http://wwwsinolinguacomcn)专业对外汉语教学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http://wwwzghbcbscom)以摄影与美术为特色的专业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http://wwwdolphinbookscomcn)以出版多语种少儿读物为主的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以中、外文出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生活百科、青少年素质教育等图书的综合性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http://wwwnewstarpresscom)以出版学术、文化、生活、旅游和侦探文学为主的现代传媒企业。 ——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http://wwwpeacebookcomhk)出版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介绍民俗民情及各类实用书为主的中外文图书及画册;发行中国内地及港台各类图书及期刊杂志。 ——美国长河出版社(http://wwwlongriverpresscom)设在美国旧金山,出版反映中国文化艺术、社会生活和现代发展的图书。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http://wwwcibtccomcn)集发行、印刷、纸张、物流业务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对外书刊发行公司,年对外书刊出口额占全国书刊对外出口额的70%,业务网络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权威的对外传播理论研究机构。 ——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http://wwwcattinetcn)负责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实施与管理。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netchinacomcn)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使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免受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侵扰。 ——教育培训中心(http://wwwcipgtrainingcom)为外文局干部职工提供专业培训及各种岗位培训,组织各类专业进修和继续教育,是国内首家被认证的全国翻译资格考试的培训机构。 ——信息技术中心为外文局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 联络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8323 传真:01068328323 网址:wwwcipgorgcn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之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是于1940年12月30日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3月2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撤出延安以后,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北平播音,使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呼号,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共办有9套节目,每天播音198个小时,全部上卫星播出。9套节目各有重点,各具特点。其中第五套中华之声、第六套神州之声是对台湾广播节目,始创于1954年8月15日,当时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2003年12月29日,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之声,每天分别用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播出,累计播音37小时50分钟,两套节目覆盖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南太平洋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第七套是华夏之声广播电台,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播,使用普通话和粤语双语播出,全天累计播音42小时。第八套民族之声是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全天播音20小时,使用蒙、藏、维、哈、朝5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播出,其电波主要覆盖我国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及首都北京等地区。同时,在与我国相邻的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阿富汗等国也能听到该套节目。据统计,民族之声的国内听众为2500万人,国外听众对象近1亿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经办广播节目的同时,正向多媒体并存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广播产业,现拥有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中国广播报》(周报)、《中国广播》(月刊)、《国际音乐交流》(月刊)、《广播歌选》等出版社及报纸、杂志等;成立了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并建立了互联网站——中国广播网。 联络方式: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邮编:100866 电话:01086092610 传真:01068045645 电子信箱: msc@cnrcn。 网址:wwwcnrcn 更多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