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资讯
同传专题
 
浅谈交替翻译和同声翻译
发布时间:2011-9-12 22:50:00||  点击:2782次||  文章分类:同传专题||  发布人:翻译家(Fanyijia.com)


首先同声翻译用于多国语言的会议,那是因为想节约时间,所以不能一门一门进行交替翻译,而最早的同声翻译源于西方,所以翻译主要在西语之间进行,内容也只局限在国际时事方面。由于中、西语言之间的差异、多门外语之间互相传译以及时间的紧迫性,同声翻译的质量可想而知。

近年来这种形式逐渐在国内出现,并日趋流行,而且越炒越热。什么水平的翻译能够胜任同声翻译呢?我以为能胜任大型现场交替翻译的人基本都能胜任同传,因为大型交替翻译要求相当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面,交替翻译一句 一句必须到位。听、记、译、说这四个程序一气呵成,准确无误,更不允许错误和遗漏,句型还要有档次,句法要漂亮,还不能口水化,有些人讲话没有逻辑性,翻译还要帮他们修饰。

试想几百人盯着你一字一句的翻译,你就像是在接受他们的考核一样,不能保证质量的人根本上不了台,因为现在英语水平达到挑错水平的人太多了,只是自己做不了。大型交替翻译需要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稳健的表述,要自信,因为下面的人上来更不行。即使出错也不要紧,可以想办法补救,实在不行在下一句里特殊处理,平时一般人自己讲话都会出现口误,翻译怎么可能100%不出错呢?现场交流要求的就是高质量的交替翻译,通常遇到的困难是记不住太长的话,稍有闪失听众就会立即有所反应。记得有一次看电视上公务员普通话大赛,有一道题是将家乡话翻译成普通话,主持人总共才说了2句,参赛选手一愣,说您再说一遍可以吗?相比之下翻译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功力。有了这些内功,如果你说话够快的话,可以说你的功夫已在一般同声翻译之上了。再来看看同声翻译的特点,同声翻译需要的是反应、速度和灵活善变,不用记,热炒热卖,不必考究句型,当然抢时间肯定就要牺牲质量,即翻译准确率较低,遗漏和错误都是允许的。70%-80%的准确率就是可以接受的啦,恐怕一般没人能做到90%以上,西语之间互译要高一些。

我个人体会是,同声翻译需要具有敏捷的思维和主持人连珠炮般的快嘴,变换句型的技巧一定要掌握,不会变换句型就做不了同声译员,另外反应要快,随时添加或减少补语。本人自小喜欢模范相声演员的快嘴,这对后来的同声翻译很有帮助。还有同声翻译要求讲话人具备讲话技巧,有经验的演讲人在演讲时会考虑同声翻译的特点,有些讲话人没有这个意识,那只有他们自己吃亏了。

另外一定要处理好“听”与“说”的关系,因为听和说是同时进行的,应该分多少部分大脑用于听,多少用于说;是应该注重翻译的数量还是质量;我最早做同声翻译时为追求翻译质量,往往过多占据了“听”的时间,这一点务必注意,也就是比方说10句话你是每一句都翻,但翻不好;还是集中精力翻好其中的5句关键句子。同声翻译有时跟不上的情况是讲话人念稿子念的飞快,而翻译手中没有稿子,要么讲话人和翻译都有稿子,要么都没有稿子。当然平时讲话慢条斯理的人可以做大型交替翻译但不适合做同声翻译,但有些同声翻译不一定能做好大型现场交替翻译,可见同声翻译没什么神秘的。一般来讲,交替翻译和同声翻译各有千秋,水平相当,很难准确的说谁高谁低,他们都需要出色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知识。同声翻译一般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是宏观性的,但都不是很深、很具体的内容,所以难度并不高于有些技术专业的现场会议翻译,但需要的是一个“快”字,而且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对同声翻译的精神和肉体都是一个考验;交替翻译会涉及专业性很强的谈判和讨论,难度可想而知,需要的是一个“稳”字。应该说同声翻译起点高,译员的平均水平很高,而交替翻译有高档的、有低档的,能做大型现场交替翻译的译员水平要高于同声译员的平均水平。

总之让我举个形象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我对这两种翻译的感觉就是,同声翻译是群龙混战,挑战性很大,稍不留神就被淘汰;而交替翻译就像是擂台上的2个人在单打独斗,更显英雄本色。我一贯认为学英语应该各方面综合性地齐头并进,不能单独学某一样技能,这是学外语和母语的区别之一,要想成为合格的翻译,你必须同时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学习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比学语言更重要。

怎么能单独学同声翻译呢?如果基础好、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反应快,你只需一天就可以掌握同传的技巧,再花几分钟时间熟悉一下同声翻译设备就可以当同声翻译啦,好在当今的翻译音频设备更加先进,耳机效果达到高保真纯度,听起来不像原来那样吃力。

我看报上说一个川外的老师说自己不当同声翻译是因为技术专业翻译的限制,那我请问交替翻译时遇到技术专业问题时你怎么办?要知道现场交替翻译谈得更深、更具体,就算是笔译你就可以查资料、查字典吗?实践经验丰富的翻译笔译也极少查字典的,笔译做得快一样赚钱多。口译人员平时做些笔译可以帮助自己学习新东西,丰富知识。哦。关于同声翻译的费用,我认为稍高一些也是应该的,这倒不一定是同声翻译水平高,主要是同声翻译的确很累。

顺便说一句,同传时把话筒拿在手上要比对着话筒伏案讲话更省力。关于资格证书问题,没有证书不等于没有水平,不等于没有同声翻译,我普通的笔译和口译证书也没有,但市场就是最高的证书,用户接受的才是有用的。即使是联合国和欧盟的译员证书也不是万能的,他们只针对国际时事政治,而现在同声翻译大量用到了专业技术方面,联合国的标准已不适应新形势了,更别说国内形形色色的证书啦。

现在市场翻译需要量最大的专业就是工程技术和经济领域,很多人拥有这样那样的理论方面的证书,可市场接受他们吗?这样的证书充其量只说明持证者懂得一些套路,但绝不证明他们有内力,市场需要的是能够胜任专业技术翻译的翻译人才,英语不同于其他一些专业不容易判定水平高低,英语水平是高是低一上台就立竿见影,有些人号称同声翻译,却只能照着稿子念。所以选择翻译是一定要看他们的业绩,是否真正从事过无稿子即时同传。

最近注意到上海有个同声翻译学院又诞生了,我担心他们的毕业生到头来还是和现在过8级的学生一样,因为一名高级翻译必须具备工程师、会计师和律师的专业知识,语言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真功夫即使拿到再多的证书也是徒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