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资讯
同传专题
 
温州女孩的同声传译之旅
发布时间:2011-10-3 21:20:00||  点击:4798次||  文章分类:同传专题||  发布人:翻译家(Fanyijia.com)


  今年两会上的美女翻译官张璐将人们的视线焦点汇聚到了神秘的同声传译行业。去年底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邀请美国微笑联盟医疗队在温开展慈善手术时,随团来了一个来自旧金山的女翻译,她擅长同声传译——口译中级别最高的一种翻译,在求学期间,曾多次英语口语比赛屡拿第一,第一次同传就做了三小时,她就是会同声传译的温州女孩——丁圆圆,笔者采访了丁圆圆,让她给我们讲述她的同声传译之旅。

  英语口语比赛屡屡夺冠

  在很多朋友看来,丁圆圆是个脾气特别好的女生,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她爱好主持、舞蹈,在温州中学读高二时,就获得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两年专业免试资格。

  圆圆初次接触英语,是在1997年,在温州实验中学读初一。当时她担任班级英语课代表,对英语学习特感兴趣。课余时间会去找很多有英文原文材料的有声读物以及缩写小说,通过大量的听和看培养自己的语感,实在听不懂的就看原文,有时候一篇稿子可以听上几十遍,直到弄清楚每一个单词。为了练习地道的发音,她还做大量的机械模仿,把自己说的录下来听,对照、找出不同,并纠正。“把一篇东西弄透其实比泛泛地听很多篇会更有效。那时英语老师总要求我们把每篇课文都背下来,当时有些不理解,现在回想还是非常感谢她的严格要求。”

  从初中到高中,圆圆的英语成绩一直都是班上最好的,她也经常在英语口语比赛中获第一名。2001年7月北京申奥,当第一次在央视上听到同声传译的声音时,圆圆觉得很奇妙,很钦佩有人可以做到边听边翻。“自那以后,我就觉得这职业很适合我,能发挥我自己的语言天赋。高考的时候,国内还没有高校开设翻译专业,了解到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专业在亚洲声誉很好,就很兴奋地报了,结果真的被录取了。”


 初次同传做了三小时

  2003年9月,圆圆进入香港中文大学修读翻译专业。2005年6月,作为一名交换生,圆圆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原来本科的翻译专业和我想象的同声传译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圆圆说,国际上同声传译职业教育主要是硕士阶段,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双语能力及知识面的扩充。于是,在大四的时候,圆圆选修了同声传译课。

  当时,正好学校有一个世界顶尖学府图书馆馆长出席的大会需要同声传译,老师推荐了圆圆和她的同学。就是这样一次经历,让她觉得同声传译并不是想象中的高不可攀。“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只记得讲者讲得飞快,上场前主办方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准备材料,搭档又无故缺席,结果我一个人硬着头皮做了三个小时,而行业里规定的则是15-20分钟必须换人。”圆圆说,超过20分钟人的精力就开始难以集中,信息的准确度也开始下降,所以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明确行业规定,每15-20分钟要换人,每场国际会议都应该配2-3名同传。这次翻译经历后,圆圆的老师觉得她反应比较快,并鼓励她去报读硕士阶段的同传专业。

  大四寒假前夕,圆圆拿到了专业排名全美第一的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的通知书,然而直到次年5月份,她才下定决心读研。“香港的同传市场远没有大陆大,大学同学毕业后大多是去公司工作了,当时几乎没有其他同学想走同传这条路,甚至没有人会读研究生。而且当时自己也非常清楚走这条路会很坎坷,但最终还是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可能我潜意识里还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的。”


 每天至少练8小时的口译

  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圆圆进入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攻读会议口译专业硕士学位并获得了同声传译专业证书,期间,她连续两年获得了每年一万多美元的奖学金。

  读同声传译专业确实比其他专业要辛苦忙碌得多。圆圆介绍说,在学校除了正常上课之外,每天还必须保证8小时以上的练习时间。在学校的各大派对和社团活动中很少有会议口译专业学生的身影,因为他们忙于练习,一天都不能懈怠。虽然每天只有2至4小时的课,但其余时间学生要组成不同的练习小组练习交传,听完每个人做的口译后,其他人给出意见,此外,每天还要花1至2小时看报吸收新鲜资讯。

  很多人进入高级翻译学院学习同传,但最后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因为这条路的淘汰率非常高。蒙特雷高翻学院只有会议口译这个专业是要求学同声传译。考试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学生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交替传译(英进中和中进英)、同声传译(英进中和中进英)四门考试中若有一门低于B,第二年就不能继续上同声传译课。很多人一路上会不断地调整对自己的认识,放弃走同声传译这条路,圆圆那届20多人最后四门都达到要求通过的只有三个。

 短时期内要成为半个专家

  2009年10月,圆圆为美国微笑联盟受邀派往温州的医疗团队提供口译,确保唇颚裂修复手术顺利进行。这次的工作虽然没有拿一分钱,但确是她翻译经历中最有成就感的一次。

  “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为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做口译的时候,认识了做慈善工作的美籍华人,他听了我的翻译后主动来找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帮助一个为中国孩子免费做唇颚裂修复手术的医疗队做翻译。我当时觉得很有意义就答应了,没想到他们是受到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的邀请提供医疗技术上的支持,去的正是我的家乡——温州。在微笑联盟认识了很多特别特别善良的人,他们都是牺牲自己的节假日、牺牲和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来中国做善事的。”

  面对这样非常专业的医学术语,如何才能确保翻译的准确度呢?“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成功。前段时间做的一场亚太地区地理标志研讨会就很有挑战,因为在这之前我对地理标志这个概念完全不了解,但在开会前一定要保证从概念到专业词汇都要准备妥当。因此,每次会前我们都要花一两周的准备时间,让自己在短期内成为某领域的半个专家。”

  由于讲者很多都不是英语为母语的,发音并不是很标准,这就需要同传者有意识地去熟悉各国口音。“总之要平常尽量积累,但即使这样,在现实情况下难免会碰到听不大明白的地方,这就靠临场联系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去会意了。”圆圆解释说。


  “百科全书”是她要成为的目标

  很多人觉得同声传译这份工作来钱很快,一天的收入可以抵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工资。圆圆是这样看待的:“外人看来可能你一天就有好几千的收入,但是要把同声传译的工作做好,必须要花1—2周时间去准备。而且,高端国际会议的同传市场是很有限的,能不能接到稳定的会议来源、进入高端市场取决于很多因素,个人能力、专业教育、人脉、韧性都有关系。”

  2009年年底回国后,圆圆顺利地被北京一所高校聘为口译老师。今年年初,她放弃了这个岗位,选择进入麦肯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从事会议口译工作。“蒙特雷的教授Laura Burian当时提醒了我,她让我认识到只有身经百战的译员,才能成为一个对学生负责的老师。在麦肯锡口译任务强度很大,也很有挑战,而且有很多机会参与各大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层会议,接触到各个不同行业。我希望在经历了很多会议的磨炼之后,能够有机会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

  “学同声传译的乐趣有很多,因为每一次任务都是一个挑战,总是有很多新的东西要学习。”圆圆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但她认为,虽然到目前为止她参与了近30个大型会议的同传项目,但还只是在起跑线上。“一个真正好的译员,要想达到出神入化的同传境界要靠不断磨炼和个人努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部‘百科全书’,是我们译者努力的目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