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见闻 |
口译和魔术
发布时间:2011-10-3 21:23:00|| 点击:2409次|| 文章分类:翻译见闻|| 发布人:翻译家(Fanyijia.com)
几天前和朋友闲谈,说起翻译,特别是交互式传译的难处。比如"不折腾",当场的翻译直接译为拼音"bu zhe teng"。在座的朋友们多有不以为然地,问到我,我说:"当场用拼音翻译‘不折腾',翻译当时一定纠结了好几秒钟,这样翻译恐怕是最为保险和妥当的。如果换做我,我也但愿临场会做同样的处理。" 朋友们都大惑不解。于是我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一下"不折腾"。有的说是"不要挑衅",有的说是"不要干坏事",有的说是"不要搞政治运动",还有说"不要无事生非"......然后这几位朋友陷入了十几分钟的辩论。 "不折腾"是个很口语化、甚至带有北方方言色彩的词语,南方以前很少有人用"折腾"或者"穷折腾""瞎折腾"。口语中的词汇,其意义本身就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翻译临场只有短短的几秒钟思考和判断的时间。而且,重大场合的口译,特别要小心,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理解掺杂到翻译中去。对于翻译来说,只能暂时用拼音翻译,期望往下领导人能够继续解释这个词的具体含义,遗憾的是,领导人并没有继续解释。后来国新办解释说,"不折腾"的意思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试想,如果翻译当时如果自作主张进行了paraphrase,造成的后果将很严重。 重大场合的口译,好比带着镣铐在独木桥上跳舞。要在谨遵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双方语言的差距和对等的基础上,显示出自己的水平。而今天发达的网络,翻译的视频会被大家反复捉摸、挑剔、品评、讨论,翻译本身也许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那天一时无聊,研究刘谦的魔术,在自己的博客上乱写了几笔,就有网友评论说,不该这样去揭秘魔术,很没有意思,而且不厚道。我自己想想,我们做翻译的时候也是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辩白,在当时的情景、压力、语境和时间条件下,任何人也许都只能做到那样。而且翻译和魔术不同。魔术师可以否认大家的猜测,理由是大家都不是魔术师。而翻译不能否认大家的指责,因为每个指责你的人都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指责和挑剔、切磋,才使得我们的翻译水平不断地提高。 在交传的时候,由于比同传有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大概我的大脑感觉闲了要多干点什么,所以好像会再分裂出另外一个人。我在翻译的同时,脑子里还有一部分神经在自我判断我的翻译够不够好。常常话脱口而出以后,脑子里就会跳出另外一个声音,"¥·-......%#-不是更好么......"。我们的工作永远是个遗憾的艺术,不可能事前知道别人会讲什么,永远不可能进行完美的练习和准备。
文/安妮的博客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