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行业 |
翻译行业抄袭手法推陈出新加剧维权难度
发布时间:2011-10-15 23:04:00|| 点击:3691次|| 文章分类:翻译行业|| 发布人:翻译家(Fanyijia.com)
一本译著引发14起侵权官司 业内人士称
“这是我在这家法院的第四个官司,也是6年来的第14个官司。”68岁的王干卿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作为原告,王干卿以其意大利译著《爱的教育》一书著作权受到侵害为由,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告上法庭。今天上午,此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 记者查阅到这样的权威介绍:在众多《爱的教育》译本中,著名翻译家王干卿的译文直接由19世纪古意大利文首版译出,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王干卿曾因《爱的教育》的翻译荣获意大利政府文化奖,而他的《爱的教育》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至今累计发行超过几十万册。 十二载译著遭遇盗版 国内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见到意大利原文版《爱的教育》(书名原文Cuore,翻译为《心》)一书,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读懂古意大利文———恐怕人数不会很多。 1886年,《爱的教育》一书写成出版,这部日记体小说全书共有100篇文章,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以一个四年级男孩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 王干卿向记者介绍了他与《爱的教育》结缘的过程。 从河南开封五中毕业,王干卿考进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意大利语,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意大利语翻译。1985年,44岁的王干卿获得了人生中一个极其珍贵的机会———赴意大利罗马大学进修两年。就在那两年里,发奋读书的王干卿在意大利导师的悉心指教下,零距离地接触到他心仪已久的世界名著《爱的教育》。 1986年,即《爱的教育》出版百年之际,人到中年的王干卿决心将这本名著译为中文。他着手搜集准备资料,开始逐字翻译,历经12年终于完成这一浩大工程。 除翻译了《爱的教育》之外,王干卿还翻译了《木偶奇遇记》、《淘气包日记》等著述。但是,他现在无法再端坐在书桌前倾心译书,因为,他的身体和精力被侵权盗版行为搅得不胜烦恼。 一本译著现40种盗版 “《爱的教育》在国内有60个版本的译著,涉嫌侵权的盗版之作就有40个。” 王干卿说,只要在书店发现有抄袭之嫌的《爱的教育》盗版书,他就会花钱买下来,回家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地比对。自2004年至今,他买了40本涉嫌侵权的《爱的教育》盗版书。王干卿向记者表示,这本书的侵权官司实在“打不胜打”,他以一己之力完全无法战胜疯狂的盗版浪潮。 “很多翻译家与我处于相同的境遇,没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坚持抗争。”王干卿说,打官司特别艰苦,不仅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反而会遭到侵权者的白眼甚至恫吓。在四处寻觅盗版书商和“译者”的过程中,王干卿听到过这样的答复: “抄你的?怪事!” “抄你的又怎么样?” “既然你说抄你的,你去告呀!” 甚至有人打来恐吓、骚扰电话,让王干卿“放老实点”,“别没事找事”。 最令王干卿难以理解的是,他去法院起诉时,往往听到这样的询问:“翻译不是原创,是演绎别人的作品,你可以演绎,别人也可以演绎,更何况网上有那么多作品,你怎么知道是从你的演绎中得来的?” 为此,王干卿专门就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著作权纠纷一案,向主审法官传真了6页纸的说明,他这样写道:现在社会上存在大量触目惊心的现实,是社会上有些人以改写、编译、译写为名,未经允许使用这些译文。我用12年时间从古意大利文原版翻译出版,别人是否使用了我的版本,这对我来说是容易辨别的。 王干卿一页页翻开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那本《爱的教育》,向记者解释他在每页纸上用不同颜色笔迹标划出的横线、曲线、圆点。 翻译行业盗版花样翻新 在越打越多的官司中,王干卿发现,抄袭盗版的手法可谓花样翻新。 王干卿说,在五年前或十年前,抄袭者是一字不差地照搬照抄。鉴于明目张胆的抄袭容易被人“揪住辫子”,近年来抄袭者手段更新,采用对两个或三个以上的版本进行抄袭,抄一段再改写一段,或删字或加字,规避抄袭指控。 “抄袭盗版《爱的教育》的案中案、连环案正在增多。”王干卿告诉记者,在他诉至法院的14起维权官司中,有三家出版社是重复、多次对此书侵权。面对汹涌泛滥的盗版势头,王干卿对继续寻求法律途径维权的努力已经有心无力,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了”。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