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资讯
翻译名家
 
论冰心的翻译特点
发布时间:2011-11-6 17:12:00||  点击:7059次||  文章分类:翻译名家||  发布人:翻译家(Fanyijia.com)


  摘 要:冰心是中国现代第一位女作家,也是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本文对冰心的 翻译特点做了初步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认识理解冰心的翻译活动对中国译坛做出的贡献。 
  关键词:冰心;翻译活动;翻译特点 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10)02-0123-03
  冰心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作家和诗人,而且是一位翻译成果颇 丰的翻译家,她一生的各个时期都没有离开翻译,可以说冰心是在二十世纪初翻译文学的哺 育下成长起来的。11岁时从祖父的书桌上捡起林纾先生译的法国作家小仲马写的《茶花女遗 事》看①,后来看了许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名作家迭更斯的 《 块肉余生述》,也就是《大卫·考伯菲尔》②。在繁忙地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她几十年 来 从未停止过翻译实践。冰心的翻译是双向的。她不仅把一些中文的作品译成英语,而且也把 外国作品译成中文。早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她就选择了翻译作为硕士 研究生学习的研究方向,写了题为“李易安词的翻译与编辑”的毕业论文。除此之外,大部 分的译作都是英译汉,她的第一部英汉翻译作品是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1931年)③ 。
  从冰心大量的文学翻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冰心翻译国外文学作品的一些特点。 本文试从选材地域、选材内容、选材文体、翻译思想、译文文笔五个方面分析冰心的翻译特 点。

  一、选材地域上,“重亚非轻欧美”

  冰心的译文在选材上是有一定的考虑的或者说是原则性的。从选材地域上看,冰心翻译 了大量的亚非国家作家的文学作品,却很少翻译欧美国家(所谓的“强国”)的作家的文学 作品。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归纳起来作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1、审慎的翻译态度
  冰心翻译国外文学作品时,态度严谨,恪守译德,译书的态度极为认真。冰心在译《先 知》之前,则要细读原著好多遍,并说她只译她喜欢的和弄懂了的。“我的英文没学好,看 英文总是模模糊糊地如同雾里看花一般。因此我从来不敢翻译欧美诗人的诗,我总感到我的 译笔,写不出或达不到他们的心灵深处。但是对于亚非诗 人的诗,我就爱看,而且敢译,只要那些诗是诗人自己用英文写的。
除了遵从‘上头’的命令之外,我也从来不转译诗,我怕转译万一有误,我再把误译的 译了出来,我就太对不起原作者了。”④
  2、冰心的“爱的哲学”
  冰心的作品中弥漫着强烈的“爱的哲学”。冰心的这种“爱的哲学”不仅来自对母亲的 感恩之情,也来自她在贝满中斋读书时,基督教对她的影响。贝满中
斋是一所教会学校,虽然冰心一家人并不信仰宗教,但是,来自基督教的泛爱思想,来 自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和来自青年时代对大海的沉思,形成了冰心人生信条中“爱的哲学”。 “爱的哲学”的主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赞美母爱,二是颂扬童贞,三是歌颂自然。正是由 于冰心的人生信条,她对同样饱受列强侵略和战争苦难的亚非国家的人民满怀同情,对所谓 的“强国”欧美国家充满憎恨。她在读亚非国家作家的作品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共鸣,产生 把它们译为中文与国人共享的冲动。另外冰心翻译的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 歌颂自然,颂扬童贞的,这也与冰心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她愿意看,也愿意翻译这些文章 。

  二、选材内容上,关注女性、儿童、自然
 
  冰心作为一位女作家,一位充满“爱的哲学”的作家,对女性和儿童格外关注,她先后 在北京《晨报副镌》、《儿童时代》上发表《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在《暑期评论》上发表《关于女人》共九篇。同时,她还在许多公众场合提 出作家应当多做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供儿童阅读。正因为如此,她在选择翻译作品时,也多选 择有关自然、女性、童贞的文章。

  三、选材文体上,多是散文诗

  冰心爱写诗,早在1921年,她到卧佛寺参加夏令营会,写了《山中杂感》在《晨报》发 表时,孙伏园先生以记者的名义,写了一段按语:“这篇小文,很饶诗趣。把它一行行的分 写了放在诗栏里也没有不可……”从此开始立意做诗。冰心先后发表了《繁星》、《春水》 等小诗。作为一名诗人,她能敏锐地感受到其他诗人的情怀与思想,能直接与诗人面对面对 话,这就为她成功翻译纪伯伦、泰戈尔等人的诗作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因为诗人要有 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有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不具备这些特点,译诗是困难的。 ”⑤

  四、翻译思想上,体现“女性主义”

  路易斯·弗洛托(Luise  Flotow)在《翻译与性别》中指出女权主义译者一般通过三种手 段或策略完成创造性叛逆过程:补偿、前言或注脚、挪用。冰心先生作为一位具有女性意识 的作家,她在翻译中也体现着女性意识,发挥着一个女性译者独特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冰心 在《译书之我见》论及“对于难译的名词,字眼,能以因时制宜,参看上下文的意思取那最 相近的中国字眼名词,翻译出来。若是嫌它词不达意,尽可用括号将原字圈起来,附在下面 ,以备参考。”她指出“译本上行间字里,一夹着外国字,那意思便不连贯,不明了,实在 是打断了阅者的兴头和锐气”但同时她又进一步指出,“翻译的文字里面,有时太过的参以 己意,或引用中国成语——这点多半是小说里居多——使阅者对于书籍,没有了信任。” ⑥ 这种归化又不过于归化的翻译思想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冰心作为一位女作 家在翻译作品中女性对待事物特有的温和。下面以《沙与沫》为例:
Crucified One, you are crucified upon my heart; and nails that pierce your  hands pierce the walls of my heart.
And tomorrow when a stranger passes by this Golgotha, he will not know that  two bled here.
He will deem it the blood of one man.
  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你是钉在我的心上;穿透你双手的钉子,穿透了我的心壁。
  明天,当一个远方人从各各他走过的时候,他不会知道这里有两个人流过血。
  他还以为那是一个人的血。⑦
  例句中,冰心在翻译地名“Golgotha”采用音译法,并在页尾注明:《圣经》中的地名 ,据称是古犹太耶路撒冷的一个刑场,相传耶稣即在该地被钉死于十字架上。(P081)2006 年廖欣译的《沙与沫》中“Golgotha”被译为“骷髅地”比较准确地把词义翻译出来了,但 是缺少了原作中特有的宗教色彩,更无从体现自我牺牲和救赎宗教内涵。

  五、译文文笔上,语言精巧准确 

  冰心的翻译被誉为是翻译领域里的神笔,湖南师范大学的谭芳老师在《二十
世纪中国女性翻译家研究》(2006)中写到:“这个群体的翻译风格多样,如冰心文笔隽永 ,语言精巧,达意准确。” “五四”时期的语言,既有白话文的流畅和通俗易懂,又有文 言文的洗炼,冰心充分吸收这时期的语言特点,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冰心体”语言:既精 巧优美又达意准确。她在翻译作品时,采用排比、对比、对偶、重复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 运用四字成语、对比型成语、叠字型成语,译文文笔洗炼优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语 言特点。
(例1)I shall ever try to keep all untruths out from my thoughts, 
knowing that thou art that truth which has kindled the light of 
reason in my mind. 
(例2)I shall ever try to drive all evils away from my heart and keep 
my love in flower, knowing that thou hast thy seat in the inmost 
shrine of my heart. 
(例3)And it shall be my endeavour to reveal thee in my actions, 
knowing it is thy power gives me strength to act. 
  我要永远从我的思想中摒除虚伪,因为我知道你就是那在我心中燃起理智之火的真理。
  我要从我心中取走一切的丑恶,是我的爱开花,因为我知道你在我的心宫深处安设了座 位。
  我要努力在我的行为上表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威力,给我力量来行动。(第4首)      ——排比
(例4)I fear lest the day end before I am aware, and the time of offering g o by. 
  我怕在我警觉之前,日光已逝,贡献的时间过了。  (第6首)     ——四字成语
(例5)My eyes have seen and my ears have heard. 
  我的眼睛看见了美丽的景象,我的耳朵也听见了醉人的音乐。   (第16首)——对偶
  
(例6)In the meanwhile I smile and I sing all alone.
  这时我自歌自笑。        (第44首)——叠字型成语
(例7)Days and nights pass and ages bloom and fade like flower.
夜去明来,时代像花开花落。⑧        (第82首) ——对比型成语

  结语

  冰心先生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第一位女作家。她在翻译上 做出的贡献也是举足轻重的。以上五个方面并不是这么机械地分离着的,只是便于分析,笔 者在此将他们分别来阐述,经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冰心的一些翻译特点和她为中国 和亚非拉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交流所做的贡献。分析冰心的翻译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 学习她的翻译作品,更好地把它们有机地应用到自身的翻译实践中去。


注释:
①冰心. 我和外国文学[J]. 外国文学评论,1990,(2).
②冰心.童年杂忆[J]. 新文学史料,1981,(3).
③冰心. 我和外国文学[J]. 外国文学评论,1990,(2).
④冰心. 我和外国文学[J]. 外国文学评论,1990,(2).
⑤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6.
⑥冰心. 译书的我见[A]. 卓如(编).冰心全集(第5卷)[C].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4.101-145.
⑦纪伯伦.沙与沫 [Z].冰心译. 天津:新蕾出版社,2006.1:081
⑧泰戈尔. 吉檀迦利 [Z].冰心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收稿日期:2010-01-06
作者简介: 
朱玲玲(1981~),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学院教师,安徽师范大学在职外国语 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