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资讯
翻译见闻
 
从字幕组到翻译团队
发布时间:2011-12-13 12:47:00||  点击:2591次||  文章分类:翻译见闻||  发布人:翻译家(Fanyijia.com)


深圳晚报记者 刘琨亚

  今年28岁的梁小风在一家外企工作,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最大的休闲方式却是很多人眼中的“工作”翻译外国文学作品。

  “我们是一个小团队,一共有3个人,一个在柳州、一个在北京,我在广州。”梁小风告诉记者,他们的翻译工作完全是义务的,如果有版权方面问题的作品,就会放在自己的博客上自己欣赏,如果没有版权方面的问题,则会放在一些网站上共享。

  在豆瓣等读书网站上,像梁小风提及的这种翻译团队非常多,他们大多由外文水平较高的文学爱好者组成,翻译纯粹是一种兴趣爱好,这些翻译小组成为民间翻译的一支生力军,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梁小风在美国留学3年,回国以后,他曾经加入过一个名叫“风林火山”的字幕组。“那时候网络上的字幕组特别多,大家全凭兴趣,义务地翻译各种影视作品。”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这个字幕组虽不太出名,但也制作过不少美剧的字幕。后来国内某网站加入整合视频资源,把这些视频作为盈利用途,甚至冒名顶替字幕组以后,他们的字幕组就此解散。

  他说,无论是字幕组还是翻译团队,由于纯属玩票性质,所以水平也有高有低。他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笑话,有个字幕组把“Are you serious No I"m kiding!”翻译成“你是希尔瑞斯吗 不,我是凯丁!”而稍懂英语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认真的吗?不,我开玩笑呢!”

  和做字幕的工作相比,梁小风更喜欢现在的翻译工作,他说,字幕组主要是依靠听力,而做翻译则可以领略文字之美,然后把这种文字之美用另一种语言展示出来。他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正在重新翻译《魔戒》,“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魔戒》是我最喜欢的小说,这部小说在欧美风靡了半个多世纪,在游戏中,扮演甘道夫(《魔戒》中的巫师)是很多小朋友的骄傲,在中国却是因为电影的风靡才被引进。”他说,他看过中译本的《魔戒》,觉得翻译质量不错,但读起来有些吃力,他希望能够翻译一个“轻松版”的魔戒。不过,他承认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一部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的作品,书中的很多俚语乃至日常短语现在都很少用了。

  梁小风告诉记者,一些翻译团队在有了一些名气以后,也开始寻求出版,不过在他看来,如果把这个当成一种事业的话,反而会降低自己的兴趣。“因为你一旦想正式出版,在翻译的时候就不能随心所欲,而要顾及大众口味。”他说,这种随性可能是当时的字幕组给他留下的烙印。

  正如梁小风说的那样,现在不少的民间翻译小组开始崭露头角,一些小组开始浮出水面,公开出版作品。例如豆瓣上的“卡佛小组” 里正职为电气工程师的网友“小二”就连续出版了《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以及《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而卡佛小组也从最初的3人到了现在的近200人。

  这种民间翻译团队的兴起,给传统的翻译界带来了冲击,虽然这些网络上的译者可能让版权的保护工作变得复杂,但从纯翻译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体系中,需要各种不同的声音,他们的存在,对于翻译事业长远的发展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