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见闻 |
![]() |
翻译的崛起
发布时间:2011-12-13 13:13:00|| 点击:2624次|| 文章分类:翻译见闻|| 发布人:翻译家(Fanyijia.com)
有了他们的忠诚与背叛、认真和简慢,西班牙对美洲的征服才成为一段传奇 田 野 1492年8月3日,三艘大帆船在西班牙南部帕罗斯港的强劲东风中扬起了船帆。哥伦布站在圣玛丽亚号的前甲板上,梦想着这次探险的终点中国和印度,踌躇满志地要满载黄金与香料归来。 忽然,他发现随行的89名船员中虽然囊括了从木匠到水手、从强盗到军官的各色人等,却少了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才,那就是翻译。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要说是西班牙了,哪怕是在全欧洲又能找到几个懂汉语或印地语的人呢?等到了亚洲再向当地的欧洲传教士求助吧,再说当年马可·波罗不会汉语不也走遍了中国吗? 可哥伦布没有想到的是,他将抵达的那片大陆并非亚洲,而是美洲!由于语言不通,哥伦布到死也没搞明白自己发现的是另一块大陆,坚持把那里的居民叫做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人。唉,没有翻译真可怕! 哥伦布最先到达的地方是今天的西印度群岛。其实当年叫印度群岛,后来知道搞错了也不好意思改了,就加了个西字,这也该算是人为制造两个印度了。几个世纪之后这里的英属岛屿上还真来了不少印度移民,其中一家姓奈保尔,生了个儿子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曾说:“我们的父辈作了个奇怪的选择,离开印度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一个地方还是叫印度。”这确是一笔记乱了的糊涂账。 不过早期的西班牙探险者可顾不上这些。他们大都是水手、流氓和失意的军人,来美洲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黄金。这些粗坯和印地安人的交流异常简单:先问这是什么地方,无论当地人怎么回答,他们都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些土著听懂了并作出了正确回答。 于是,美洲的很多地名如果用本地的古语来解读都非常让人错愕。比如西班牙人在今天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登陆的时候,遇到几个被吓跑的渔夫,就叫住他们问这儿叫什么名字。渔夫们以为问自己要去哪儿,就回答道:“科托埃。”意思是“我要回家”。西班牙人大笔一挥谐音写下:“科托切。”他们继续前进到一个大村庄,又抓住一个当地人问村庄的名字。这个人回答说:“特科特坦。”意思是“我听不懂你说什么”。 西班牙人却认为自己懂了,又笔误把这个词拼成了“尤卡坦”,后来约定俗成也就叫下来了。 问过地名之后,西班牙人一般会掏出一小块黄金或者指着当地人胸前佩戴的金饰,问在哪儿能找到这个。前一种方法得到的回答比较准确,当地人会往富产黄金的方向指一下,西班牙人就向这个方向前进。阿兹特克和秘鲁基本上就是这么手指相传找到的。不过也有没指准的时候,整队人马被忽悠到雨林里喂了巨蟒和凯门鳄,最后只有几个人逃了回来。 后一种方法更容易发生误会,结果经常是“你说前门楼子,我说胯骨轴子”,全不搭调!秘鲁曾经是西班牙在南美最重要的殖民地,在它孕育过的众多的古代文明中,没有一个与“秘鲁”这个词的发音相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一个“楼子”与“轴子”的经典乌龙。 西班牙探险者发现了“大南海”,也就是现在的太平洋之后,就坐船一路向南来到赤道海域。在这里,他们遇到一位戴着金项圈的印地安酋长,就急忙指着它问是哪儿来的。酋长看这些大胡子白人热切地指着自己,以为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名字,就高兴地答道:“秘鲁。”从此在西班牙殖民者之间开始流传一个南方黄金国的传说,每个人都知道,那片神奇土地叫秘鲁。 西班牙人自认为是征服者,有权利漫不经心地去对待被征服者的历史和语言。他们最早遇到的西印度群岛印地安人人数少、文明水平低,无论是塔伊诺人、加勒比人还是西波涅人,都被他们从灵魂到肉体地消灭了,更何况语言。 可随着探险的深入,当西班牙人发现挡在面前的是有着20万军队的阿兹特克人和几千万人口的印加帝国的时候,他们猛然意识到这两个强大的文明不是几门小炮、几十匹战马就可以摧毁的,他们需要通过翻译、或者像印地安人的叫法舌人,用谎言和威胁缚住对方的手脚、找到其文化的命门、最后把自己的声音传遍整个大陆。于是,几个著名且饱受争议的翻译和他们的服务对象征服者与印地安君主一起写进了史册。有了他们的忠诚与背叛、认真和简慢,西班牙对美洲的征服才成为一段传奇。 更多文章
|
![]() |